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为逝者准备装老衣服(寿衣)是一项重要的丧葬习俗。以下是关于装老衣服的穿着时机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:
穿着时机
• 最佳时机:一般认为,在老人咽气之前为其穿上寿衣是最理想的。这样做的寓意是老人可以一件不剩地带到阴间去,确保在另一个世界也有衣服穿。如果等到老人去世后再穿,就相当于没有穿衣服就去了阴间,这在儿孙眼中是不孝的。
• 特殊情况:有些地方讲究在老人快要咽气的时候,把衣服放到老人的身上,就表示已经穿上了。另外,老人状况不好还没咽气时可以先给穿上寿衣,但不穿鞋,只等老人咽气后,才把寿鞋给穿上。
注意事项
• 寿衣件数:寿衣的件数一般为单数,如三件、五件、七件等。上下衣的件数通常相差二,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。夭寿者(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)一般只能穿三件。
• 寿衣材质: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,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。多用绢棉做成,取“眷恋”、“缅怀”之意。
• 寿衣颜色:寿衣的颜色基本为紫、蓝色。忌讳穿白色的衣服,因为白色如同一块冰,背在背上是不吉的。也忌讳穿黑色的衣服,怕后代绝子绝孙。
• 寿衣搭配:选择寿衣时要注意搭配,衣、裤、鞋、帽、被的款式、色彩、图案要协调,要呼应。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,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。
• 穿寿衣的人选:一般由逝者的直系亲属来穿。如果逝者是男性,穿寿衣的人多为女儿和儿子;如果逝者为女性,穿寿衣的人多为女儿和儿媳。如果逝者的儿子或女儿是没结婚的独生子女,最好不要为逝者穿寿衣,建议请族内的长辈给穿。
• 穿寿衣时的忌讳:穿寿衣时忌讳穿戴有皮毛的衣服、鞋帽等。穿衣服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眼泪落在衣服上。在老人还没有断气的时候,先洗澡干净。
• 其他习俗:在给老人“装裹”时,不许亲人哭泣。同时,要马上把窗子打开,让煞气往出走。给死者装裹好后,还要将一枚硬币塞入死者口中,俗称“口含钱”。另外,还要在死者上衣袍袖口内装好“打狗饼子”,然后用麻纰把袖口和裤腿扎住。
通过以上介绍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装老衣服的穿着时机与注意事项,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习俗。